目前分類:證嚴法師說故事 (21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美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光明皇后

一千多年前,日本有一座古城,城主的小公主長得非常美麗,像秋月般清明柔和,人見人愛;人們心中若有煩惱,一見到她就自然而然生起歡喜心,因此大家都稱她為「光明女子」。

公主十四、五歲時,向父親請求說:「我希望到城裡去,看看百姓的生活情形。」城主覺得女兒已長大,應該多了解世間的人事物,於是命令家丁隨小公主到城裡去。

小公主走在市集裡,面帶微笑,很親切地和大家打招呼;她典雅的氣質與秀麗的容貌令人欣慕、讚歎,見到她的人都說:「哦!果真名不虛傳啊!」

當她走到一家布行的門前,聽到裡面有人大聲吵鬧,因此進去看看,原來是買主和賣主起爭執,買的人說:「你給我的布不夠長。」賣的人卻說:「你要的長度我已經給你了。」兩人為此爭吵不休。

公主親切地對他們說:「你們為了這點事情而吵架,不是很傷感情嗎?來,我替你們量量看。」

她拿了一支標準尺為他們量布,然後說:「看!用標準尺來量是最公平的,要多長就可以量多長;若是以重量計算,就用磅秤來秤。如此不是皆大歡喜嗎?人人皆以標準的方法來計量,就不會產生紛爭了!」大家都讚歎小公主不只長得美麗,也很有智慧。

三年後,公主已十八歲,被日本皇室選為聖武天皇的妻子,成為──光明皇后。

皇后篤信佛教,賢慧過人,以「大愛」母儀天下,她請求天皇建造「大悲院」行善布施,幫助苦難的人;第二年,再請建「施藥院」,為貧病孤老的人提供醫藥。

當時的百姓,都覺得皇后是菩薩的化身,皇后卻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。由於當時日本人要洗澡相當不方便,所以她又要求天皇建一千個浴池,並且發願為一千個不方便自己洗澡的人服務。天皇很感動,馬上答應皇后的請求。

浴池建好之後,皇后天天親自清洗浴池,放乾淨的水讓民眾沐浴,其中若有老人、兒童、病患,皇后就親自為他們洗澡。

經過兩年多,皇后已服務了九百九十九人,當第一千位來到浴池邊時,所有人都大吃一驚!因為他全身潰爛惡臭,連頭髮和鬍子也因皮膚潰爛而幾乎掉光了……

皇后身邊的人都悄悄躲開了,皇后看了也很震驚,不過她還是面帶笑容,默默地向佛祈禱,希望自己能有清淨光明的心與良善的德行,不要排斥眼前這位可憐的人。她不斷地祈禱,臉上流露慈祥的光輝,開始為他洗澡。

此時,這個病人好像是自言自語,又像是跟皇后說話似地喃喃說道:「我的病已經很多年了,看醫生、吃藥都無效,不過曾有一位名醫指示說,若有一位高貴而且心地善良的人願意為我吸除身上的膿血,那我的病一定會好。」

「如果幫你吸掉身上的膿血,你的病真的會好嗎?」皇后問道。病人回答:「是的,若能如此,我就可以脫離病苦。」

「只要你的病能好,我願意為你服務。」於是皇后真的趴下來為病人吸出身上的膿血!

就在此時,病人的身體散發一片光明與清香,現出觀世音菩薩潔淨莊嚴的法相!菩薩讚歎皇后:「你身心合一、清淨光明,確實是真佛子啊!」然後就消失不見了。

皇后內心非常歡喜,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別人做不到的事。

當晚入睡時,她聽到一個有力而溫和的聲音說:「請照顧好你的心,不要驕傲啊!」

皇后覺得很慚愧,自己只做了一點好事,就覺得了不起,幸好這種自大的心念一生起,菩薩就及時教導她;因此她很感恩,趕緊到佛像前頂禮膜拜,向佛懺悔。從此以後,她更加虔誠地為全國百姓服務。

聖武天皇與光明皇后以慈悲仁念對待人民,他們在位期間,是日本的太平聖世。

行善布施,須抱持「三輪體空」的精神,分分秒秒都不可讓清淨的心念,受到自大自滿心態的污染!

證嚴上人講於1996年01月25日
本文摘自:《慈濟月刊》350期

文章標籤

美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美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美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心的火宅與淨土
2010年6月21日
E-mail 列印
    Next     

人實在離不開因緣,有人結的緣是劣緣、惡緣,有人結的緣則是善緣、好緣。佛陀曾說「世間如火宅」,而火宅之中亦有清涼的境界──淨土。一切唯心,境界能由我們自己去選擇,同樣一個境界,我們用心去體會,歡喜的是淨土,苦惱的即是火宅。


無明心火,足以燎原


有一位苦惱的媽媽,她的家境富裕,但與家人的緣卻很薄。幾年前,她的先生就有外遇,每次她見到我總是淚眼婆娑,說她先生如何地給她精神虐待,外面的「家庭」一個接著一個建立起來……,女人的心可以包容其他,卻無法包容這種事情,所以,她精神備受折磨,先生一回家,她就要查問,而先生最討厭她管他的私事,結果當然不會給他好臉色看。

好不容易,她看淡了情,隨他去了,夫妻倆的關係算是穩定了,但是孩子因長期生活在父母經常吵鬧的環境下,儘管家裡很富裕,吃的、用的都很充裕,但是,他們卻逃避這個家。她和先生的問題已經穩定,可是回過頭卻喚不回孩子的心,孩子把「家」看成火宅一樣,在外面 放縱 慣了,一出門就不想回家了,即使現在父母同時呼喚他們,也已經失效了。

孩子在外學了不好的習慣,各自交自己的朋友,全部回家後,又開始爭吵,這可憐的媽媽現在又得受孩子的精神虐待了。過去她希望先生「一個人」回來,現在又要求幾個孩子回頭,但「求」得多難!幾年前,我也經常勸他,他總是點頭流淚,好像有聽進去,可是,回家後,逆境現前,她又壓不住心中的無明火,已經燃燒過的慘況,現在要恢復多難呀!

人真的要能忍,不能忍耐的結果,就是「星火燎原」啊!

一開始,她若能夠專心照顧孩子,現在她的孩子,說不定就是最乖、最聽話的好孩子,現在捨一又得「追」四個人,真是悔不當初,難怪她看到我又要哭訴。

她講的話幾乎都是一樣,為什麼呢?因為她無法改變自己的心境,無法解脫煩惱。


念轉即登人間淨土


我又聽到幾位人士現身說法,有一位說他從十三歲開始染上賭博,賭得昏天暗地,直到四十歲,這二十七年之間,他賭得搬過十四次家,心裡很想戒賭卻一直改不過來,但是五年前接觸慈濟後,他下決心去改,現在真的已經換了一個人似的,改得很徹底。誰說賭博改不了呢?

另一位是生活坎坷的太太,她出生於貧困之家,長大之後結婚,先生又是個賭徒,不會照顧家庭,她咬緊牙根,度過人生道上的層層難關,她一個人要帶孩子,又得做工賺錢,她去挑磚擔沙,幾十層樓高的建築也要爬上去。後來身體受不了,只好去受雇於「撿骨頭」的工作,天天和死人的骨頭為伍,有時累了就躺在白骨堆旁睡……,這種種的苦,她都熬過來了。後來又到飯店去當洗碗工人,終於時來運轉,老闆出國,把飯店讓度給員工,她也成為老闆之一。

生活改善後,以前的辛苦她忘了,希望現在好的生活會更好。貪念一起,她就去賭大家樂,沒想到「大家樂」後來變成「大家落」,這一「落」,悲哀又跟著來了,天天賭得暗無天日,請鬼請神的迷信,家中鬧得雞犬不寧。

總算她還有一點好因緣,由朋友的介紹,她走進慈濟世界來了,終於悟到過去的錯誤,她說:「我覺得現在才真正的在做人!以前實在太迷糊了。」她也發願要做「能救人的人」,所以在慈濟道上做得很愉快,忙得自在歡喜。


照顧好每一個起心動念

因緣不同,心境迥異,歡喜的淨土或煩惱的火宅,只在一念之轉呀!她經歷無數的痛苦,但心境解脫後即得「淨土」。

同樣是人生,懂得反省者立地即是淨土!不能覺悟者,只有讓火宅愈燒愈烈了!不解因緣生滅的人總是不斷訴苦,而把苦含在口中,「捨不得」吐掉;自己不願意,誰有辦法讓她離苦呢?

心可以開闢淨土,也可能讓火宅熾盛,我們日常的生活,要時時觀照自己的心,人事之間起心動念,我們時時要多用心啊!

證嚴上人講於1992年12月14日
本文摘自:《慈濟道侶》204 期

   

美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信心之門

2010年6月11日
E-mail 列印
  Next   

攝影者:德念師父

人生最可憐、最苦惱的,莫過於疑心病重的人。所謂「疑心生暗鬼」,多疑的人常生幻象。


疑不生信 難成大事

若對人有疑心,就無法愛人;對人有疑念,就無法原諒人;對人有疑惑,就無法相信人。多一分疑心,相對地就減損一分信念;如果我們否定世間的一切,對自己的信念也相對地消失了。

一個人若失去信心,就無法產生毅力、勇氣。如何才能獲得別人的信賴?我們應該降伏疑心,建立自我的信心。

若對自己有疑,就容易墮落沈淪,迷失人生的方向;若對他人有疑,就無法與人建立善緣,成就有意義的事業。

任何事業的成功,都需要無數人的心血投注,才能順利完成,倘使我們對周遭的人有疑心,則難以得到有力的協助。心量狹小就無法容納別人,也不能建立互信的感情,甚至彼此猜疑、相互爭鬥、破壞人際關係,而自己也就減少一分立足於社會的因緣;如此,勢必無法在群體中與人和睦相處。

世間事都是彼此相對的。只要我們以真誠的愛心待人,以光明磊落的心胸任事接物,人生即到處都充滿了真善美。

我們應該打開信心之門,切莫消沈頹唐、悲觀厭世。須培養正信正念,看開世間一切事物,心中了無掛礙,並自我鼓勵,接受陽光的照耀;再以鼓勵自己的力量來鼓舞一切眾生,將自己心地的光明照耀一切眾生。讓我們共同以正確的信仰,掃除內心的「疑念」陰影,走向光明踏實而有意義的人生。

本文摘自:《靜思晨語》

   

美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國王與乞士

慈濟基金會
E-mail 列印
 Next

佛在世時,有一個小國的國王,這位國王可以說是富甲天下。他深信今生此世的位高權重,是他過去生布施、造福的結果,所以他常歡喜造福。

布施求取來生福

有一天,他啟開珍寶庫藏,以七天的時間為限,發出通告說:「人,不分遠近、不分種族;只要來此,一定有求必應。」他把珍寶分成一堆一堆,每堆約如六十個棗子堆起來般大;來求助的人,固定每人給一堆。這些財物儘管有不少人來拿,但還是剩下很多。

佛陀知道這位國王發如是心,可是他這樣的造福,並不是真正的解脫,因為他還是有所求──求來生福。

於是佛陀化身為一位乞士來到國王面前。國王說:「你有什麼困難儘管說,不用客氣,我一定滿足你的需求。」

這位乞士說:「我知道國王喜愛布施造福,所以我要來求財物。」

國王說:「好,那你就拿一堆去吧!」

乞士拿了一堆珍寶就走,可是只走了七步,他又回過頭來把珍寶放回原處。

國王問:「咦!為什麼又拿回來呢?」

乞士說:「本來我想三餐溫飽就可滿足,但現在有這些珍寶,卻還過著如此流浪的生活,覺得欠缺了安全感,所以很希望蓋一棟房子。」

國王聽了覺得有理,就說:「你可再拿一堆!」

他真的再拿一堆。走了幾步又回頭放回原位。

國王疑惑地再問:「怎麼啦?」

乞士回答:「我想如果把這些東西拿去賣了,也只夠蓋一間房子,若想娶妻也還不夠呀!」

國王就說:「好吧!那你拿三堆去,這樣就足夠讓你娶妻建屋了。」

這位婆羅門乞士於是拿了三堆珍寶,回過身便走;走了七步,又回頭把東西放在原處。國王很訝異地說:「你這個人真奇怪,三堆財寶難道還不夠嗎?」他說:「我算一算仍然不夠。因為即使房子蓋好,娶了妻、生了子;我還得請一些奴婢來奉待妻兒,或者把房子裝潢得漂亮一點,所以算起來仍是不夠用!」

遇到這樣的人,國王卻也度量寬大地說:「那你就拿七份去吧!」

乞士真的拿了七堆寶物離去。走了一段路,他又把東西原封不動地放回去。

庸碌一生何以安此心

國王微怒道:「你真是一個怪人,夠你蓋房子、娶妻,也夠你請奴婢了,這些你還嫌不足嗎?這些財物可以讓你享受一生啊!」

乞士嘆道:「我再怎樣計算,仍覺得不夠!即使什麼都有了,可是兒子長大也要娶媳……唉!人生一世確實是追求不完,也做不完呀!況且人生無常,我寧可過著目前這種樸實自在的日子,沒有精神的負擔及家室之累,可以清淨地過一生。我認為目前的生活,就是我最理想消遙自在的生活方式。」

國王聽了這位婆羅門乞士的分析,頓有所悟,他想:「對!人生有永無盡頭的追求,我現在已經很好了,還想追求來生的福!若生生世世只追求福報,那就永無解脫之日了。身為國王要為百姓、國事操勞,還得防範他國侵犯,為此憂惱,像這樣是真正的福嗎?我應該去追求更超然自在的福!」

棄欲無貪最輕安

一般人求無止境,所以「見好不求難」,像那位國王,身為一國之尊,又富甲天下,也還覺得必須再求取來生的福;而婆羅門乞士想要房子,又想娶妻;娶了妻又要奴僕,而且還要為未來的子子孫孫設想。這個例子明顯地告訴我們,人生求無止境,多辛苦啊!

其實,「追求」並非全然不好,我們學佛也要「求」精進,不過精進是為了要解脫自我的心靈,「求」突破人間色欲的誘惑,要真正用脫俗的精神,追求心靈清淨,而達棄欲無貪的輕安!

本文摘自:《慈濟道侶》139期

 

美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神射手的王子

慈濟基金會
E-mail 列印
  Next  

《阿含經》裡有一個這樣的故事──有一個小國家,國王有兩個兒子,大兒子長得一表人才,而且箭法無人能勝,文武雙全。所以,得到全國人民的敬愛。

二兒子則不同,他一事無成,只有強烈的貢高嫉妒之心。這兩個兄弟雖然是同父同母所生,但資質的差異卻很大,國王對此也很瞭解;因此,當國王年邁時,便想把王位傳給大兒子。


避政爭紛亂 太子遠走他國


有一天,老國王即向大臣宣布這項消息。但是,太子對名利看得很淡泊,他考慮到弟弟平時的嫉妒之心,心想:如果接下王位,可能對全國不利!他不願意兄弟之間為了王位而傷害手足之情或引起內戰。因此,堅持不接受王位;所有的大臣費盡口舌勸他,但太子卻不為所動。於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,老國王才把王位傳給二兒子。

次子接受王位之後,心裡並未感到歡喜;因為,全國人民的心均向著太子。他暗自立誓要除掉哥哥,才能稱心如意!且朝中也有少數奸佞之臣從中挑撥,故意向新國王說:「太子一直在收買人心,將來一定會奪取王位!」火上加油的結果,新王就下令要緝拿太子,抓到後馬上處死!

國王的侍衛得知消息,趕緊通報太子。太子覺得非常無奈,因為,他覺得自己已經退讓一步,並抱著與世無爭,只求能平安度日、讓百姓生活安樂的想法,怎奈竟連這種期望也無法達到。他知道自己的安危事小,然而可能引來全國的不安事大;於是決定暫時離開自己的國家。


神秘侍衛 箭法超群


太子只帶著自己的弓和箭離去,到達鄰國時,鄰國的大臣看到這位一表人才的武士,雖然不知道他是鄰國太子,但對他的才貌很有信心,於是邀請他回朝,也建議國王挽留他。太子只求有個安身之地即可,而國王看到他也很歡喜,就禮聘他擔任侍衛。

從此,這位太子隱姓埋名於鄰國當國王的侍衛。而國王身邊原有的侍衛卻開始嫉妒;因為他來路不明,卻深受國王賞識,大家心裡忿忿不平,於是商議要把他驅逐出境。

有一天,國王帶著侍衛到花園遊賞風景,當國王走累時,就在一棵果樹底下休息,國王看到串串的果子都成熟了,靈機一動,便向所有的侍衛說:「看!那纍纍的水果都已成熟,誰能夠用弓箭把成串的果子射下來,我會重重有賞!」其他的侍衛都認為機會到了,向國王說:「這位由他國來的侍衛,我們都不知道他的箭術如何?現在正好可以請他表現一下,我們也可以見識見識他的箭法。」

國王向新來的侍衛說:「你有辦法嗎?」

新侍衛說:「可以呀!這很容易,不過請問國王想看箭頭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的射法?」

國王說:「平時的箭法都是向上的,難得看到向下的。」新侍衛就說:「好,我的箭從射出到落下會有一段時間,您可以等嗎?」

國王說:「能夠看到箭慢條斯理從空而下,這也是難得的享受呀!」

於是,國王指定一串水果,新侍衛射出一箭時,只見箭由下而上,從果子的正中心射入,然後飛出再由上而下把果蒂射斷,水果紛紛落下,而且果蒂斷得整整齊齊。大家看得眼花撩亂,不知要看箭或是看果蒂?還是看紛紛落下的水果?如此高超的箭法,真是難以言喻。大家都心服口服,至此,這位新侍衛才能安然住下。


兄弟齊心 免除亡國之災

他的弟弟登基之後,不但領導無方,又不施行德政,只是貢高我慢,使得百姓積怨不平,而其他國家打聽到──擁有神箭法的太子已離開本國到了別國,就想聯手併吞這個小國。

新王得知消息後,心裡非常惶恐;平時他耀武揚威,現在災難臨頭,他非常恐懼,心想:「如果大哥在國內該有多好!」

他起了思慕之心。於是派人四處去尋找太子,大臣也聽說鄰國有位神射手,就去找這位侍衛,大臣看到他時,發現原來他就是太子。太子聽到這位大臣的報告非常憂心,因為他仍然很愛自己的國家和人民,因此他立刻向國王請假,回到自己的國家。已登基的弟弟看到哥哥回來,非常歡喜地展開雙臂擁抱哥哥,向哥哥訴苦。哥哥安慰他:「沒有關係,我有辦法!」

於是,他登上城牆,然後往敵軍的陣營射出一箭,這支箭飛得很遠,正好射中敵軍宴席的正中心。當時,七國聯軍的慶宴,正在計畫著明天發兵之事,七位國王和大軍突然看到這支飛來的箭,大家都嚇了一跳,定睛一看,箭下附著字條,說:「太子已回國,請諸位大王熄掉侵犯之心!」

這些國王看了大為吃驚,只得知難而退,於是終於平息了這場災難。弟弟也知錯了,決心要把王位還給哥哥,但太子不肯接受,他說:「我愛的是你的心和寬諒,希望你也用寬心愛人。」弟弟很感動,更加敬愛哥哥,並由哥哥護持弟弟領政,此後其他國家再也不敢有非分之想。

這就是告訴我們,平時待人要時時退一步,愛心要時時寬一寸,必能保有海闊天空的胸襟。

本文摘自:《證嚴法師說故事》


分享本文給好友:
Reddit! Del.icio.us! Mixx! Free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 News Google! Live! Facebook! StumbleUpon! Yahoo!
   

美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真的有天堂地獄嗎?

2010年1月24日
E-mail 列印
     Next     

有人問:有些佛教故事提到地獄,這是形容詞?還是真的?

上人的回答 :
你所說的天堂、地獄,是形容詞。但是心靈的地獄是實在的,人間的地獄也是實在的,如衣索匹亞難民的飢餓苦難形象,可見得地獄在人間。

到天堂、到地獄,都無法自己選擇,眾生隨著業力牽引而生於各種境地。人間的地獄可以看得見,還有看不見的地獄在心裡,即使居住在如同天堂一般的環境中,若是心靈不快樂,仍在地獄受刑;能真正打開心門,無所求則心靈開闊,無論遭遇何事都能輕安自在。

本文摘自:《證嚴上人衲履足跡》2008年夏之卷


分享本文給好友:
Reddit! Del.icio.us! Mixx! Free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 News Google! Live! Facebook! StumbleUpon! Yahoo!
   

美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大象與小狗

慈濟基金會
E-mail 列印
   Next   

攝影者:羅秀蓮、張阿英 影像處理:廖右先

佛教常有一句勸人的話語──要結好緣、結歡喜緣;但是,我常常強調──要結清淨緣與歡喜緣!

有些人的習氣是愛恨很強烈,對自己所歡喜的人,什麼都能給他,任何事都可以讓他;對於不投緣的人,不管他說的話再好都不願意聽,有這種「歡喜和不歡喜」的感情,就會煩惱造業了。我們要在人群中好好培養平等心、包容心,這是去除習氣不可少的步驟,不可對自己所歡喜的人就事事包庇;對不投緣的人則事事排斥。


學佛要學「清淨平等」之心

佛經裡有一個故事──佛世時代,僧團中有一位比丘,他出家後每天都去一位朋友家,這位朋友也天天等著他來,然後比丘就在那裡用餐,用過之後他的朋友才用餐,吃飽後兩人就一起閒話家常。傍晚,朋友即送他回精舍,然後兩人還依依不捨地談話,直到天色暗了朋友才告辭,而比丘又回送朋友到近城的地方,天天都是如此來來去去。這件事看在大家眼裡,許多人都議論紛紛,僧團裡的比丘也都知道這件事。

有一天,比丘們又在議論這件事,佛陀走進來,看到大家正在議論紛紛,問道:「什麼事讓你們在此交頭接耳?」

比丘們就向佛陀說明這樣的情形。佛陀說:「你們知道嗎?他們的感情不只來自這一世,而是由過去生一直纏結下來的業緣。」

佛陀又說:「很久以前有一位國王,他很寵愛一頭大象,這頭大象有專人在照顧,而且天天都用很好的食物餵牠。不知何時,有一隻小狗不時跑到大象身邊,剛開始是離得遠遠的,不敢太接近。大象吃飯時偶爾會有飯糰掉落在旁邊,小狗就驚慌、小心地過去撿食;剛開始的一、兩天很驚慌,三天之後就漸漸熟悉了,後來小狗就很自在的來來去去。大象每次吃東西時,若看到小狗來了,也會故意讓一些食物掉落於地,小狗就很自在地吃。從此牠們成了好朋友,小狗天天都會來和大象作伴──大象很愛小狗,小狗也很感恩大象。小狗和大象天天快樂地玩在一起,小狗甚至會爬上大象的頭,大象也用鼻子攬著小狗;總之,牠們成了親密難分的朋友。」

「經過一、兩年的時間,有一個人來到象園,看到大象和小狗玩得那麼可愛,他就向餵象的人說:『這隻狗好可愛,我家也有一頭象,我希望把牠買回去和我的象作伴。』照顧象的人責任只在於大象,有人要買小狗,這對他有利益啊!因此他果真把小狗賣掉了。但是從那時開始,大象變得鬱鬱寡歡,整天不吃飯也不喝水又一直悲鳴,好像生病的樣子。照顧象的人看了非常著急,趕緊向國王報告。」

「國王即找來一位大臣,要他去看看大象為何突然病了。這位大臣很有智慧,他看了看大象,覺得牠不像是生病了,可是為何牠不吃不喝、又一直悲鳴呢?他就問照顧象的人說:『這隻大象前些時日曾遭遇到什麼樣的情緒變化嗎?』照顧象的人就原原本本的據實以告。大臣又問:『那隻狗呢?』照顧象的人說:『有人要買小狗,我就把牠賣掉了。』大臣又追問:『買狗的人住在哪裡?』照顧象的人說:『我也不知道啊?』大臣趕緊回去向國王報告:『大象沒病,只因一時失去親密的伴侶,才會如此。』並建議國王貼出告示,請買狗的人立刻把狗送回來。」

「告示貼出去後,沒幾天小狗真的被送回來了,小狗一回來看到大象好高興哦!爬上象脖子、象頭,大象也用鼻子攬著小狗,歡天喜地地又叫又跳。」佛陀說:「當時牠們雖然身為畜生類,但從此感情便連綿不休啊!你們知道嗎?那隻小狗就是現在的比丘,大象是現在那位優婆塞,現在他們的感情還是那麼親密難分,雖然一個已經出家,一個當護法,但是他們之間的感情還是不正常。而當時的那位大臣就是我。」

佛陀說:「修行要改掉過去的習氣,能夠修行是千載難逢的好機緣;供養僧眾也是很難得的好念頭。但是,其中若含有不清淨、不平等的感情,那修行就不會有成就,也無法解脫六道塵緣的業網。學佛要學『清淨平等』之心啊!」

本文摘自《上人說故事》


分享本文給好友:
Reddit! Del.icio.us! Mixx! Free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 News Google! Live! Facebook! StumbleUpon! Yahoo!
   

美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容易分心,該如何「用心」?

2010年5月12日
E-mail 列印
    Next    

泰國清邁慈濟學校花道課程,學生專注用心插花。(攝影者:杜愛喜)

客問:「我很容易分心,在做事的同時,會操心下一刻的事務該如何處理。請問師父:要怎樣才能用心?」

上人的回答:
知道利用時間、能夠把握當下、此刻,就是用心。做事要專注,心懷要如海天般寬廣。好比大鵬鳥,專注地蓄勢待發,一陣風來,即全力衝飛,氣勢磅礡。用心是自然而然,並非刻意造作的。

再問:「既然用心是可以無罣礙、不執著,但用心又必須是全力去專注,此兩者是否有所矛盾?」

上人的回答:
專注地用心時,根本無心可用。心只是一個名相而已,眾生大都被名相所縳。走路、吃飯時,你刻意用心了嗎?它是那麼自由自在地走得好、吃得順。所以說,用心而「不用心」。

本文摘自:《慈濟道侶》103 期


分享本文給好友:
Reddit! Del.icio.us! Mixx! Free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 News Google! Live! Facebook! StumbleUpon! Yahoo!
   

美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修行與工作如何並行?

2010年6月01日
E-mail 列印
     Next

花蓮靜思精舍出坡。(攝影者:楊芳嬌)

問題:修行與工作如何並行?
 
上人的回答:
「難以靜下來中靜下來」就是修行。並非一定在寺院也不是在無人打擾時,而是要走入人群;人際之間就是自我警惕之時, 活生生的教材就在日常生活中,所以在生活中修行,在工作中盡心。

本文摘自:《證嚴法師衲履足跡》2000年夏之卷


分享本文給好友:
Reddit! Del.icio.us! Mixx! Free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 News Google! Live! Facebook! StumbleUpon! Yahoo!
版主備註:身在世中靜坐,心如明月當空。
 

美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拘那羅王子的眼睛

慈濟基金會
E-mail 列印
   Next   

佛滅度後,在印度有一位國王叫烏斯迦,這位國王心地善良,對百姓施以仁政。他有一個兒子,眼睛非常美麗,幾可媲美印度的一種美目之鳥──拘那羅鳥。國王便以「拘那羅」為兒子命名。

太子長大後,劍眉星眼,相貌堂堂,而且行為端正慈悲。國王是個虔誠的佛教徒,有天帶太子到寺院禮佛。長老耶舍尊者看著年輕的王子說:「人生無常,身體有生老病死之苦,有誰能永保年輕俊美?這些都是虛幻不實的,就像王子這對眼睛,雖然看起來很美,其實是最垢穢不淨,招災惹禍之源。」

尊者這番話,令王子感到疑惑:大家都讚歎我的眼睛美,為何尊者卻說它是招災惹禍之源?這些話不斷在太子腦海中盤旋。

王宮的眾多嬪妃中,有位年輕嬪妃被王子的儀表深深吸引,而向王子求愛。卻遭王子拒絕,後來又見王子跟別人結婚,因而妒火中燒,由愛轉恨。

後來,國王生病,那位嬪妃在旁細心照顧。國王感念她,於是問她有何願望。她說:「我只要求接掌國政七日就好了。」

國王心想:君無戲言,於是就答應了。

嬪妃登位後,寫了封愛恨交織的密函給太子,要太子不要讓她再看到他的眼睛,唯有此,她的怨恨才能消除。太子看了信,終於明白尊者的開示了,只不過一切已經太遲,現在嬪妃的話就如國王的旨令,無法違抗。

不得已,太子挖下一個眼珠,他把眼珠放在手掌上,恍然大悟「原來它這麼腥臭,為何這麼不淨之物,會得到許多人的讚歎,又惹來這場大禍呢?」兩眼挖掉後,他眼前一片黑暗,但內心一片光明,身心清涼。

太子妃聽到通報,趕來時看到太子已經失明,不禁痛哭失聲。太子安慰她:「人生無常,不要怨不要恨,也毋需憂愁,因為怨恨憂愁才是心中的大敵。」後來,太子帶著太子妃逃出王宮,流落民間,以賣唱維生。

幾年後,他們來到宮外彈琴賣唱,國王聽到如此淒美的琴音,不由得想起突然失蹤的太子,於是派人請來彈琴人。國王一見自己日夜思念的太子如今竟然雙眼失明,淪落至此,激動地問太子:「是誰害你如此?」但太子絕口不提,只把心中所悟真理告訴父王。

王子身旁的侍衛忍不住,說出了原委。國王聽罷勃然大怒,立刻傳喚嬪妃,欲下令處死。但太子卻哀求父王,憐憫他已是殘廢之人,希望父王讓他保有完整的大愛,別再傷害他人。國王被王子的慈悲感動,於是赦免了她。然而嬪妃卻受到良心譴責,撞牆自殺了。

※ ※ ※

證嚴上人:國王的嬪妃因為心中不清淨的愛,而生煩惱、怨恨,甚至傷害別人,毀滅自己,這是何苦呢?愛,如果能像清水一樣清淨、自在,普潤一切眾生,那該有多好。

本文節錄自《證嚴法師說故事》

   

美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小鳥與阿育王

慈濟基金會
E-mail 列印
     Next     

印度有一個古老的小故事──

某個安適的午後,人們正在樹下乘涼、聊天時,突然聽到一隻小鳥奮力鼓動翅膀的聲音,以及哀淒無奈的叫聲。

仔細一看,原來有隻小鳥飛得低低的,一下子就掉落下來;再一次掙扎著飛起來,卻又掉了下來,看來非常痛苦的樣子。可是有一群小孩卻很興奮地追逐牠,大人們看到了,也當成好玩的事,哈哈大笑。


飛羽負重摶不起 仁王應機救苦教化

這時,一位身穿樸素白衣的人走過來,擋住那群小孩,並且彎下身,雙手小心地捧起小鳥。噢!原來小鳥的脖子綁著一條繩子,繩子尾端綁著一粒石頭,難怪牠飛不起來啊!

白衣人心生憐憫,想救這隻小鳥,那群孩子卻說:「小鳥是我們的,還給我們!」「那我把小鳥買下來,要多少錢呢?」孩子們聽到有錢可拿,都很高興,就把小鳥賣給他。

白衣人輕輕地鬆開繩子,小鳥非常歡喜地展翅飛翔,在白衣人頭上繞了好幾圈,叫聲變得很快樂、很好聽,令人心曠神怡。

白衣人摸摸孩子們的頭,說:「你們看,小鳥自由飛翔、快樂唱歌,這樣是不是很美呢?每個生命都有其生存的價值和權利,這就是天地間的生命之美!」小孩們低下頭來,旁邊的大人們也覺得很慚愧。白衣人再次摸摸每個孩子的頭,然後向前走了。

大家望著他的背影,都覺得他氣度不凡,說的話也很有道理,不像個普通人。一個孩子突然大叫:「我想起來了!他是我們的國王!」小孩所說的國王,就是「阿育王」。

當時正是阿育王的時代,他是虔誠的佛教徒,愛民如子,經常穿著白衣走入人群,了解民情,在鄉村陋巷親手救濟貧民。

仁德之人才知道生命之美,也才知道要及時付出愛心、護惜生命。希望大家好好地體會天地間生命之美,培養對一切生靈的疼惜之心。

本文摘自:《慈濟月刊》 367 期

   

美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小男孩的願望

慈濟基金會
E-mail 列印
   Next   

某個小鄉村裏,有位婦人生了一個白白胖胖、十分可愛的男嬰,但是男嬰到了周歲時仍不會爬行,他的父母著急地四處求醫,然而這孩子卻日漸消瘦,到了七歲仍然只能躺在床上,無法行動。


花開花謝 自然法則


有一天,小男孩告訴母親:「媽媽,我知道您養育我很辛苦,我也很希望身體趕快好起來。每天早上聽到鳥叫聲,真想走到庭院看看小鳥在樹梢快樂歌唱的模樣。傍晚聽到外面很多小孩開心玩耍的歡笑聲,我好羨慕啊!尤其到了晚上,真想在美麗的月色下散散步。這些對其他小孩都是很容易的事,但是我都沒有辦法做到。」

母親聽了,心好痛!她告訴孩子:「雖然為了治療你的病而賣掉以前的大房子,不過我和你爸爸一點也不後悔!只希望你能恢復健康,你一定要努力喔!」小男孩含著淚說:「我會努力的!」

但是,小男孩的身體還是愈來愈衰弱。有一天,他忽然呼吸困難,陷入昏迷。朦朧恍惚中,他好像從床上起身,走進庭院,看到一些花即將凋謝,他領悟到人的生命就像花朵一樣,終將消逝,這是很自然的事。小男孩感到釋懷,露出微笑。

忽然,不遠處傳來「叮叮咚咚」清脆的金屬聲音,原來是一個可愛的孩子拿著竹子推著鐵環在地上滾動,玩得很開心!小男孩看得很入神。沒多久,那個孩子推著鐵環漸漸走遠,突然回頭向小男孩微微一笑,小男孩覺得很親切,正想跑向前去追那個小孩時,忽然聽到母親在叫他,就醒了過來。原來當時他已停止呼吸,所以母親非常焦慮地叫喚他。

小男孩氣若游絲地說出剛才看見的境界,母親悲傷地說:「孩子,你千萬不要離開我們啊!」小男孩說:「花兒總有凋謝的時候,但是它的種子落入土中,將來還會長出美麗的花朵。」

母親聽了,有所覺悟,忍痛對孩子說:「我們母子都已經很盡心了,也許我們的緣分就只有這樣,你安心地去吧!」小男孩便帶著微笑,安詳地離開世間。

※ ※ ※

生命真的很脆弱,隨時可能生病或發生意外,身體的功能一旦受到破壞,原本毫不費力的事突然再也做不到了。

平安健康時,吃得下、睡得著,能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,這就是福氣。但是很多人「身在福中不知福」,不懂得運用健康的身體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,整日無所事事或陷入追求名利地位的煩惱中,實在太可惜了。

生命的功能要用對地方,才是有價值的人生。我們此生若能盡心發揮良能來利益眾生,人生歡喜充實不虛度,則在生命的終點就能帶著微笑,安詳自在地邁向來生。

本文摘自:《慈濟月刊》385期

   

美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波斯匿王減胖記

慈濟基金會
E-mail 列印
   Next   

佛在世時,於舍衛國為弟子說法,他的身邊繞了上千的比丘和比丘尼,連城中的女居士,每天都會三度來到佛前,聽佛說法。在那時,舍衛國國王波斯匿皈依在佛的座下,為佛的在家弟子,他曾經有這樣一段趣聞。


波斯匿王因胖致病

波斯匿王 的身體不知怎麼一直發胖,胖得行動困難,連坐、臥都不便,既懶得動又嗜睡,直到看醫生、吃藥都沒有效用時,他才想到佛陀。他想:「佛乃是大醫王,我應該請求佛教我療法。」於是他就去見佛。

波斯匿王 身體肥胖得需旁人扶持才能步下鑾駕走動,至於禮拜佛陀,則根本無法做到。他便坐在一旁,稟告佛說:「因為我發胖成病,以致行動不便,請佛寬諒我無法禮拜您。」佛說:「不要緊,你可坐在我身邊,談談你的近況。」國王就請問佛:「佛陀啊!不知我是什麼業,身體一直發胖,行動笨拙不得自在,我要怎樣才能恢復過去輕安的生活?」


佛陀開示發胖五因


佛告訴他:「人之所以發胖,有五種原因。第一是數食──整天進食不斷,吃了很多餐;再來是──喜眠,睡眠多時,好閒懶動……;第三是──驕傲,態度驕慢,只會指使別人,卻不肯自己動身用力;第四是──無愁,心無所思,從不肯用心思考、探索人生的真理;第五是──無事,凡事不肯躬自親身去勞作……。就是這五種原因,以致得『發胖症』。」

國王聽了,覺得很對,慚愧的說:「我就是這樣的人。」身為國王,他的廚師整天都在為也的餐飲忙碌,而他就從早吃到晚,甚至娛樂時,眼看宮女舞蹈、耳聽歌樂,還是不停的吃;沒事就是睡覺;而且他驕傲無度,習慣大聲罵人;他雖已皈依佛法,卻從沒想過生死大事,更何況是國事,所以他無愁於一切事物;無事則整天享受。這些都是使他發胖的原因。

於是,他在佛前發願改過──現在開始要用心關懷自己的生死大事及國民國事,要培養溫柔的態度,以寬心待人;也要節制睡眠時間,控制飲食。他發願後,回去便交代廚師每餐送飯來時,要提醒他運動、節食、多珍重,就這樣開始每天自我提醒,每餐酌減飯量。他的飯量一直減少,進餐次數漸減;睡眠時間也縮短,並盡量以佛的教法,在心中思考生死大事;且養成運動的習慣;時時關心周遭的事物,凡事皆親自去察看、瞭解。

如此,他的體重一天天減少,身體也就一天天的結實。到能行動自如時,他就到佛前,在遠遠的地方便下轎,以輕安的步伐走向前禮拜,叩謝佛陀所授予的妙法,使他能節食、減睡、運動,修養心性,然後親自處理國事,因而重獲健康。


心有妙法自輕安


諸位,這雖是佛在世時的故事,不過現在的社會也有很多人發福,罹患肥胖症者不少,這都是因為數、喜眠、驕傲、無愁、無事所致,若要行動自如,一定要身心輕安,如此才是無礙、健康、幸福的人生,這也需要大家時時奉行佛法。心中有妙法,自可身心輕安。請諸位多用心。

本文摘自:《慈濟道侶》136期

   

美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賽月童子

慈濟基金會
E-mail 列印
    Next    

人生如夢,而人就在無常的人生中不斷地追求、幻想,所以經常生活在煩惱、束縛之中。

佛經裡有段「賽月童子」的故事──有位貧窮的年輕人,由於沒有親戚,日子過得很孤獨。


不切實際的幻想

他平日工作很認真,但卻只能養活自己,其他則一無所有。有一次,他砍了些柴,送到城裡換了一袋的穀種,當他要回去時,看到家家戶戶團聚在一起過年,心裡很羨慕。想到自己應該也要成家了,但是他什麼都沒有,要怎麼養家活口呢?

他看著手上的穀種,心想:我可以好好運用這包穀種,認真耕耘;等到收成時,就可以拿去賣。於是,他對這袋穀種格外珍惜,回家後,他不知要將穀種藏放在哪裡才安全?最後,他將穀種綁吊在屋梁上,以防小偷偷取或老鼠咬食。

從此,他每天工作回來後,就躺在床上看著那袋穀種,心想:我要開始找土地了,然後把穀種播下去,沒多久就會有青翠的田,再不久,就可以收割。等割完稻後,又會有許多穀種;那時,我要去開墾更大的土地,播下更多的穀種。等收成很多穀種時,我可以拿去賣;有了錢,我就可以蓋一間房子,然後成家。不久後,我就會有可愛的孩子;那時,我要為他取什麼名字呢?想著想著……,剛好屋頂上有個破洞,看上去正好有一輪皎潔的明月。

他覺得將來自己的孩子,名字一定要比月亮還美,於是決定取名為「賽月童子」。當他不斷地想像時,由於繩子承受不了那袋穀種的重量,突然掉落下來、打到他的頭,結果他就這樣一命嗚呼了!

那位年輕人的計畫雖然美好,但只不過都是幻想而已。我們的人生,不也是常活在幻想中?世事幻化無常,凡事唯有腳踏實地去實踐,才不會空過一生。

本文摘自:《塵盡光生》

   

美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給閻羅王的一塊錢

慈濟基金會
E-mail 列印
   Next   

有位名人,曾對我講了一個故事──

有一天,他的朋友跟他說:「人!生死很可怕,隨時都有變化,不一定能讓我們有個完整的生涯規畫,誰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能活多久,但是人們往往訂下很長遠的計畫。其實錯了,我要重新規畫自己的人生,因為我覺悟到人生無常。」

他問朋友:「是什麼樣的無常法?我也常常聽說,但是很難體悟。」這位朋友就告訴他:「不久前我突然倒下去,莫名其妙不能呼吸。當時我好像做了一場夢,夢到周圍一片黑暗,很陰森、恐怖,後來前面出現了一道光,光裡走來一位很有威嚴又兇惡的人。」

那位朋友心裡知道:這就是閻羅王。他就趕快向閻羅王說:「我很有錢,很有地位、權勢,希望你能給我一次機會,你要什麼我都可以給。」閻羅王就問他:「你想想,在世時有沒有做過什麼好事?」他就想:好事!什麼樣的好事呢?實在想不起做過什麼好事,只好回答閻羅王:「我不知道什麼好事,但是我有錢。」閻羅王就說:「有錢啊!也好吧,就讓你交保。」

朋友就很高興地說:「不管多少錢我都有!」閻羅王說:「不需要太多,一塊錢就好。」他就探手在口袋裡找,結果一直找,就是找不出一塊錢。他看看周圍似乎有認識的人,便開口向他們說:「借我一塊錢。」但是每個人都很木然,毫無表情也不理他。

他抬頭看著閻羅王,閻羅王很憤怒地說:「既沒有做過好事,又連一塊錢都沒有,你真該死。」頓時有很多牛頭馬面、小鬼、夜叉都一起朝他撲上來。他嚇得醒過來的時候,很多醫師護士正在替他急救。

當然他活過來了,所以感慨良深 ── 原本以為地位高、錢多、名大就有多大利益,但是什麼時候突然一口氣不來,再多的錢,再高的地位都沒有用。

生命的價值在哪裡?有人為了名利不可一世,好像只要有錢賺就不擇手段;掌控了整個社會,讓好事不能暢通,清流不能去淨化惡濁。這樣的生命,即使讓他有錢有地位,也只是富而沒有貴,反而是不值得的人生,所以做人不要太過恃才傲物。但是也不能失去信心,最重要的是把握時間,隨分隨力為社會奉獻出一己之力。

   

美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二十億比丘的故事

慈濟基金會
 
     

佛陀在世時有一位弟子,未出家前是一望族中非常有名的長者之子,因好樂佛法而出家。他很有抱負,認為佛陀的弟子中有那麼多人聞法開解,很快地證到羅漢果位,而他是高貴族姓的子弟,又自認很有慧根,所以自信滿滿,以為自己一定很快能開解,於是急著要在他人之前體悟證果。


彈琴喻修行 以平常心精進修行


他心愈急,煩惱愈多,一段時間過後竟毫無進展;他不知道佛法要從哪裡入手,不知心和法要如何相應,因此心裡很失望。尤其當他一想到:既然不能與法會證,那麼出家有什麼用呢?倒不如在家當居士,還能擁護佛法!

他起了這個念頭,佛陀知道了,就請身邊的比丘把這位弟子──二十億找來。

二十億比丘來到佛陀面前,心裡又感激又慚愧。感激的是,佛陀能夠知道他的心意,又如此關心他;懺悔的是,既入佛門卻無法早日證果、回報佛恩。

佛陀知道他的心意,很慈祥地告訴他:「二十億!你在家時,環境那麼好,相信你學問一定很精深,至於娛樂的樂器,你也很精通,在多種樂器中,琴你有興趣吧!」

二十億說:「不只有興趣,我以前常常撫琴作樂呢!」

佛陀說:「樂器的原理你知道,琴是靠弦線的彈奏才有聲音,若是把弦調得很緊,能夠彈得出聲音嗎?」

二十億回答:「弦線不能調太緊,太緊彈出來的聲音不好聽,而且很容易斷線。」

佛陀又問:「若把琴弦調得很鬆呢?」

二十億說:「太鬆也不行,因為彈不出聲音呀!」

佛陀告訴二十億比丘:「你現在的心就像絞太緊的琴弦一樣,彈不出好樂音而且又快斷了線一般;琴弦應調得鬆緊恰恰好,這和修行的心一樣,若過度精進,心太急則容易有法的執著,這是很危險的事哦!修行不能放逸,懈怠放逸即墮落,但是也不能執著於法呀!應抱著平常心、平等心自然地精進,也就是讓本性回歸自然,於日常生活中注意照顧好六根門即可。」


六根門: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

二十億問道:「佛陀,六根門到底是指什麼呢?」

佛陀回答:「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,六根門守得好即無煩惱,煩惱不侵,心回歸自然即容易回歸本性。」

佛陀就是這樣教導弟子,對於懈怠的弟子即鞭策他;對於太過精進的人則加以調和。

六根門確實很重要,一般人均以肉眼看世事,因此很容易被物欲所迷,修行人應打開心眼,所見的一切自然清淨自在。

本文摘自:《證嚴上人說故事》

 

美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機智無私的老人

慈濟基金會
E-mail 列印
    Next

幾十年前,在日本一個臨海的小山村裡,發生一件很感人的故事──

某年七月,山下的寺院舉行法會,所有村民都去參加了,只有住在山頂的八十多歲老人和孫子不便遠行,留在家裡。

近黃昏時,老人走出房子散步。陣陣山風吹來,老人覺得奇怪,風吹在身上黏黏的,和平常不同;忽然他感到有地震,雖然不強,但和平常的地震也不一樣,是慢慢地發生,也緩緩地搖盪,他從來不曾遇到這麼奇怪的地震。

老人想起小時候阿公曾告訴他,如果遠方發生大地震,這裡也會感到震動。他不經意地望向海面……咦?海水怎麼變成黑色?而且海浪和平日不同──平常的海浪是從遠而近,一波波地捲來又退去;現在卻像一層堅硬的牆壁,愈來愈近!

不得了!這一定是阿公說的──大地震引起的大海嘯!

老人趕緊叫孫子拿火把來,然後毫不猶豫地引燃剛收成的稻穀和一堆堆乾草,火勢一下子就蔓延到倉庫……

當時所有村民正聚在海邊看變色的海水,一發現山上失火了,紛紛跑上山來要滅火,老人卻阻止大家滅火。山下的村民繼續衝上山來,直到全村的人都到齊了,老人才讓大家滅火。

村民問老人為什麼會失火?為什麼阻止大家滅火?老人的孫子在一旁害怕地說:「阿公瘋了!一直點火!」

老人指著海面說:「你們看!」大家轉頭一看,不禁嚇得目瞪口呆……

海水似千軍萬馬般衝上海岸,山下所有房子都像火柴盒一樣在水上漂浮。幾十分鐘後,海水才慢慢退去,所有房子也隨著流入海裡了。

這時村民才明白,老人點火燒了自己所有稻穀和倉庫,是為了拯救大家啊!

※ ※ ※

時時刻刻用心地聆聽、觀察、思考,才能在緊急狀況發生時,發揮智慧幫助自己及別人度過難關。

 

美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